(2)对于利用泵外封油系统的机械密封,应先启动封油系统。停车后再停止封油系统。
(3)热油泵停运后不能马上停止封油腔及端面密封的冷却水,应待端面密封处油温降到80度以下时,才可以停止冷却水,以免损坏密封零件。
3、运转
(1)泵启动后若有轻微泄漏现象,应观察一段时间。如连续运行4小时,泄漏量仍不减小,则应停泵检查。
(2)泵的操作压力应平稳,压力波动不大于1公斤/平方厘米。
(3)泵在运转中,应避免发生抽空现象,以免造成密封面干摩擦及密封破坏。
(4)密封情况要经常检查。运转中,当其泄漏超过标准时,重质油不大于5滴/分,轻质油不大于10/分,如2-3日内仍无好转趋势,则应停泵检查密封装置。
密封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,古人曾经用棉、麻等纤维来做提水机械的密封件,而国外到1782年才使用填料。密封的重要性,在这里就不多说了,如今国外已经出现研究密封规律、密封装置设计技术和应用科学原理的学科——“密封学”,科研院校也有专门研究密封学的专业课程,而在我国,迄今为止,据我所知,大 学里有流体力学和液压传动等课程,但还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密封的“密封系”,所以我们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,还是有所差距的。
密封所设计的专业领域非常多,除了材料和机械方面,还有力学(包括流体力学、边界层理论等等)、摩擦学、自动控制等等。
所以对密封来讲,研究难度也是相对较大的。国内密封行业的水平,个人认为与国外相比差距应该不少于50年。
关于密封原理
想学习密封,就一定要先了解泄漏,泄漏的原理了解了,那相对应密封的机理也就有了。泄漏无外乎有三种——
一是穿漏,也就是密封面间隙间的泄漏
二是渗漏,也就是密封的流体通过密封件材料的毛细管的泄漏
三是扩散,是指在浓度差的作用下,密封介质通过间隙或材料的毛细管发生的物质传递。
沈智勇/文